IP是近几年来新出的一个词,那么IP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用处?今天的文章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个人IP到底是什么,怎么看待个人IP? 首先,个人IP不等同于网络自媒体,个人IP是指在垂直领域有号召力的人。 其次,个人IP是一个很强的趋势,一些生活vlog、美妆分享等都可以造就一个小而美的个人IP。 然后,IP也是一个信息点,能够链接粉丝与商家,有更多的好机会。 最后,IP能让我们的个人经验进行增值,无论IP是否做起来,打造的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认知和经验的总结。 IP是一个真实的你,但又不是全部的你。 IP是自己在某个领域比较擅长的东西去分享给别人去把这些东西放大。 同时IP也是未来的一个运营趋势,想打造一个IP其实很大程度是把你所有运营的一些经验,不管是用户运营或者产品运营,这种经验去再进行一个提炼,把它提炼出来。所以也是一个对自己个人运营能力的重新梳理和提升,或者说是未来的一个运营趋势。 二、怎么从零开始打造个人IP 1)人设搭建 人设搭建主要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调研,第二部分选择运营的主体,第三部分怎么把IP立起来。 ①调研: 首先去调研自己所选赛道的调研,其次是竞品的调研;竞品的调研,需要梳理一下竞品的内容、产品的定位、引流的情况等。最后要梳理一下自己的优势、资源。 ②运营主体: 做IP可能是以企业创始人做IP;虚拟IP账号;个人IP。个人IP需要考虑是否露脸、是否可以曝光等 ③怎么把IP立起来: 定位,结合竞品分析给自己一个定位;定位分为你给自己打的专业标签和打一个性格、爱好的标签。打标签后还有一个形象,形象包含:头像、昵称、签名等。 输出,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外做主动输出,而不能是搬运的角色;输出的东西带有个人的理解,输出的内容有情绪、态度或成长变化在;最后要有韧性,长期坚持去更新去输出去曝光。 你要找到以下最重要的 3 件事,分别是,找到你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用户群体是什么;找到这部分用户群体需要什么。 IP定位有时候是个坑,也可能是”反向塑造“的过程,是粉丝和听众看到的你,可以帮助你去不断迭代优化自己的人设。 2)平台选择 IP搭建也可以从私域流量开始做起,通过自己的朋友圈进行输出搭建小而美的IP。IP现有的平台可以选择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抖音、B站等。 选择好IP人设之后就要选择曝光,那怎么选平台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①公域流量:还没有认识到“我”的用户的公域流量平台。 典型的如快手、抖音、B站,这些流量平台的一个特点,有着海量的用户基础。 只要我们能在这些平台上给到我们这些曝光的用户,相应的利益,相应的价值,那么,其实我们就一定有机会跟这些公域流量平台的用户这个发生更多的可能性。 ②私域流量:自己给自己搭的一个池子,是指为推动自己的事情,或者说人设IP,做的下一步动作以及建立深度服务的这样一个平台,典型的如微信。私域流量的特点,用户的使用和打开频率是最高的,它是最容易跟你产生接触和发生关系的。 3)内容打造: 关于什么是内容? 图文,短视频,图片,笔记,音频,思维脑图,甚至是问答都是内容。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如果你是从零开始,建议都可以先去试,先把手弄脏,在做的过程中,你就会有感觉和有反馈:我做这个时候是舒服,是开心的,而且数据还不错,那就证明你找到一个还不错,适合你的方向。 另外,在内容形式的生产上,不要强扭和苛责自己,还要提醒大家一点,在内容的选择上,你都可以尝试,但需要考虑你自己是否喜欢,因为这关系到长期坚持的事。 另外,目前的内容生产形式是否足够性价比,比如投入精力少,时间小但数据还不错?如果你不是从0开始,你需要衡量一下,目前自己在哪个渠道以哪个内容生产方式是有优势的,那请继续投入资源继续深耕,乘热打铁,放大势能。 关于什么是好内容? 并不是唯数据论,不是说10W就才证明你的内容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你的目标用户觉得你的内容好,并愿意产生各种行为,比如点赞,收藏,转发,甚至是付费。 一定要多和你的用户聊,你可以得到客观的反馈。记住咱们不是艺术家,生产内容不是为了自己高兴,而是让别人觉得你有价值。 那问题可能又来了,刚才说的都是内容出品后,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进行测试,那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怎么判断这是不是个好内容。以我为例,我以前写创意文案时,在写文案的时候,其实自己就能感觉这是不是个好作品,你创作的状态你是能感受到的。当然这要基于你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用户洞察,如果你整个创作过程是特别拧巴的,这估计是个好内容的概率不会很大。 关于怎么持续生产内容? 1)自己生产内容 2)找到内容的联合创始人 3)接受用户投稿 忠实用户的投稿采纳,重点是需要给稿费和用户的个人IP曝光。 4)主动转载 主动转载能满足你目标用户群体内容需求的好文章,一篇优质的外部文章转载也是加粉的一种讨巧方式。 5)和用户共创 这是最高级也是最难的,和用户玩起来,内容共创,把自己变成一个分发平台,分发好内容,同时打造好IP。 关于对于内容生产的态度 1)做自己想做的 2)持续输出 4)平台 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基于双边平台针对一类用户的做全方位满足方案。 任何IP的变现大概分为:广告,电商带货,卖课,代理,打赏,卖服务(代运营,咨询)。 5)P全流程搭建: 第一阶段:做好定位,给自己贴标签 1.做你喜欢的 2.做你擅长的 3.做认为有长期价值的 4.有发展前景 5.符合市场刚需 再问自己3个问题: 你目标人群是谁? 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 你有哪些个性鲜明能够吸引他们的特点? 你目标人群是谁?(0-3岁运营人,中小企业老板) 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服务,温度感) 你有哪些个性鲜明能够吸引他们的特点?(好看但不要脸,认真但不正经,和第一印象有反差感) 第二阶段:选好平台输出内容 很多朋友还没有开始做,也没想清楚自己能干什么,我理解。如果你还在这个阶段的话,我建议可以先从日更1-2条的朋友圈开始,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你总会对这个世界有点看法有点意见,你总有想表达的内容,可以先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因为没有表达欲,不愿意分享的人就不适合做IP。 现在的平台有很多,视频类,音频类,图文类的平台都有,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这个平台是什么调性,什么玩法,用户爱看什么类型的内容,你是否能持续生产这样的内容? 第三阶段:持续让更多的人看见你 做IP的本质就是让更多人看见你,你就代表着一个符号。所以我们的人设可以垂直,但是我们的内容是完全可以多元化的,比如你本来是做读书类的内容,你完全可以在情感,职场等方向进行输出,后面甚至可以做矩阵号。 第四阶段:和用户产生更多的链接与互动,才越有可能变现 变现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搞定流量和产品。特别是我们做的重服务,重交付的产品,一定要重视和用户的互动与链接,接触越多越有话题,用户就越有可能喜欢你。心理学也说过,当一个人不断重复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很难不喜欢上他,既然都喜欢了,怎么会不相信你的产品呢? 一、近十年来的趋势: ①公司化趋势,公司化趋势其实就是之前分享的电影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从人到团队,公司化的运作模式; ②大IP带小IP的形式,比如说罗振宇在发展的过程中,复发了很多小IP,比如古典、刘润、薛兆丰等。再比如说是papi酱,发展出来了MCN机构,papitu。完成了大IP到大IP带小IP再到公司化。 二、IP打造对个人的收益是什么样的? ①最好的成长支点,输出反哺输入。就像费曼学习法中所说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给自身带来成长收益; ②职场影响力的必须项,作为职场升职的突破点; ③IP的收益是创业的最小化MVP,IP背后带着创业的核心三要素,一钱二人三项目经验。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关注疯狂的美工官网,每天分享不同电商技巧!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