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抖音,也是越来越卷,如何在这么卷的时代下,分得一杯羹呢? ——送给正在抖音平台摸索方向的品牌主理人和操盘手 最近参加了抖音操盘手的聚会,都是一些在女装、母婴、家清、3C数码等行业做得比较深入的渠道操盘人,大家围绕当下经营焦点和未来方向聊了很多,碰撞出不少共识。 把这些内容汇总之后,我自己也重新梳理了一遍,整理出下面这 8 条判断,算是一份策略复盘清单,也希望给你们一点方向感。 
01|人设是资产,但别神话它,关键在内容系统化 很多人一做抖音就急着“打造人设”,仿佛人设立住了,生意就有了。但说实话,人设只是个壳,真正带来持续流量的是:内容有没有解决用户的问题,有没有持续建立信任感。 不要天天纠结“标签立没立住”,要问一句最朴素的问题: “我发的内容,是不是在帮助用户做选择?” 比如:测评类、生活痛点直给、场景代入、反套路吐槽……这些都是真实、有钩子的内容,而不是“端着”摆造型。 还有一个实操建议:人设是迭代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 我们建议内容池要同时在两个地方构建: 很多品牌走出来的路径,都是边拍边看数据、边做边修模型,不是一次性定稿。 02|达人分销是有效杠杆,但不能停在“挂链接” 现在达人带货大家都知道是“破局关键”,但落地操作上,很多品牌还停留在“挂链接,给佣金”这一步。 但你想一想,如果达人只能挂个链接,跟直播间里贴一张商品卡区别在哪? 区别就在于:达人带来的,不只是销量,而是:内容资产 + 信任力 + 分发链路。 所以我们内部有几个标准动作: - 优先深挖中腰部KOC和垂类达人,比高价头部ROI更划算;
- 合作前签素材授权协议,不然播完不能复用,浪费资源;
- 做好达人内容的二次剪辑,用在短视频投放、店播暖场、千川素材。
再提醒一句:达人分销一定要有“复用思维”,而不是“一次性带货”。 03|素材是“店播生命线”,比主播还重要 很多店播ROI做不起来,一上来先换主播、换直播间装修。其实根子往往在:素材老了、没钩子、没打到用户情绪点。 我们团队现在内部有个共识—— 素材,是店播最核心的生产力,而不是主播。 尤其是: - 内部培养素人主播+KOC,真实感远高于“专业感”;
- 与达人合作要签人脸授权+内容授权,可反复使用;
- 看见高转化内容,就拆结构、写脚本、翻拍成“平台原生感”版本;
- 建立“生产-测试-反馈-复用”的完整闭环,把“爆款素材”当产品一样复盘。
再说直白一点:主播不重要,素材没打动人,一切白搭。 04|利润不是ROI,而是结构化运营结果 很多运营还是盯着“投产比”不放,但你要知道:ROI=2,不代表盈利;ROI=1.3,也可能赚钱。 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利润不是看一次交易,而是看一组结构: - 退货率高不高?
- 复购用户占比高不高?
- 客单结构是靠低价爆量,还是靠高价提利?
我们现在做利润优化,是从五个维度入手的: 1.高低客单组合打法:前端放低价引流款,后端靠高客单回血; 2.商品卡精细运营:每个商品的测款节奏、控价机制、曝光位都分层; 3.快开品+ODM打差异化:供应链要能“快起、快下、快转型”; 4.人效与履约穿透成本:仓配模型、客服承接、直播转化全部复盘; 5.跨平台协同布局:天猫稳定盘、抖音爆发场、拼多多清库存、TikTok做未来。 说到底一句话:利润不是财务结果,而是运营设计出来的结构结果。 05|私域才是高客单品牌的长期护城河 抖音带的是人,不是店,尤其你做的是客单价300+、500+甚至1000+的产品,如果没有私域,所有投产都在“重新买客户”。 但我得说实话,现在很多“私域”做法,就是建个群发发通知,实在不配“私域”这个词。 真正有效的私域,我们看到是这样的: - 先分层:按用户的资产力、复购行为、内容偏好建模;
- 再服务:不是乱发优惠券,而是让不同层级客户觉得“你为我定制了服务”;
- 再产品分层:引流款、复购款、定制高客单款,梯度清晰;
- 再设门槛:我们看到最好的高客单品牌,都会有“验资/门槛/排他权益”。
一句话:公域做成交,私域做长期价值。 06|理解平台逻辑,才不会被“新功能”带偏 豆包、扣子、星图、云图、短剧广告……这些新东西一出,大家就开始“跟风玩工具”。但我想说的是:工具本身不是关键,平台想要什么才是关键。 我们判断平台的几个方向: - AI全域投流 → 素材结构化变重要(标签、钩子、停留点);
- 内容中心化 → 主页和搜索权重拉满(主页结构和命中关键词要花心思);
- 广告素材衰退期 → 素材生命周期短,需高频更替;
所以,我们团队现在的底层认知是:不研究工具玩法,而是拆平台意图。 平台推什么,不是让你“玩玩”,是告诉你:下一波流量在哪儿。 07|跨境电商是增量,但别想走捷径 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 TikTok,但我必须说清楚: TikTok ≠ 抖音,马来西亚 ≠ 义乌,跨境 ≠ 捡便宜
你得先判断: - 是否有本地化落地的准备?(真的需要本地团队和实地仓配)
- SKU结构是否适合?(新奇感+轻决策+高性价比)
- 能不能承担政策风险?(平台激励阶段变化太快)
再补一句: 出海不是一个“补业绩”的备胎,而是一个新战场。 你要有能力打持久仗,否则一上就烧光子弹。 08|少补短板,多找长板去共建生态 最后一点我个人最想讲: 现在电商系统太复杂了,你什么都想自己做,基本都做不好。 你要做的,不是“样样都沾”,而是搞清楚: - 我擅长的是内容?供应链?选品?操盘节奏?
- 然后找对合作方(达人、服务商、品牌伙伴),一起组成能力闭环。
- 再做一件事:用资源去换确定性,不要靠“赌流量”过日子。
我们现在做项目最在意的一件事就是:“这件事能不能形成闭环?” 能闭环,就能系统化,就能赚钱;不能闭环,只是碰运气。 写在最后: 如果你是品牌主理人,我建议你把这8条,作为公司内部经营策略的检视点,一条条过一遍,看团队目前的重点在哪、缺口在哪。 如果你是品牌负责人,拿这份清单去对照你现在做的事,有哪些方向可以All in,有哪些事该停掉了。 判断,就是经营的起点。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关注疯狂的美工官网,每天分享不同的电商圈动态~
|
请发表评论